多年的资助工作经历,让王智金老师知道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帮扶不是简单地给予物质帮扶,而是应当从心理辅导、职业生涯规划、品格塑造以及综合素质能力提升等多方面入手,加强对他们的诚信与感恩教育。资助工作的目的是“助学”,载体是“资助”,结果应该是“感恩”和“成才”。
有一天,学院辅导员告诉王智金老师,小张(化名)同学成绩名列前茅,但是经常独来独往,同学们都反映她十分孤僻。后来王智金老师了解到她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家中负担沉重,所以有很重的心理包袱。他首先找到小张的室友,建议室友们在生活和学习上对她给予关心,然后不仅为小张发放困难补助,还经常与其谈心引导她积极客观,主动与人交流,变得乐观积极。学院考虑到她品学兼优,两次评选她为国家励志奖学金获得者,同时批准其申报国家助学金,从精神和经济上给予了她很大的支持。小张同学顺利毕业,还找到了心仪的工作。
王智金老师还想方设法聚集社会资源,为学生设立社会奖助学金。每当有企业来谈合作或者招聘,他总会抓住机会,建议企业在高校设立助学金。在他的动员下,每年都有企业在江苏海洋大学商学院设立助学金,获得这些社会资金资助的学生已达几百人,社会资助金有效地增强了资助力量,扩大了受助人群。来自西部地区的困难学生小强(化名)因功课底子较差,成绩一直不太好,获得的奖励性资助有限。王智金老师根据他的情况,为他争取了符合条件的社会助学金,帮助他缓解经济困难。每每谈到大学生活,小强总会提起这笔社会助学金,“大学期间的这笔社会助学金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王老师和学院对我的关注,对我的发展也起到了很大的激励作用。”
润物细无声,资助无止境。王智金老师安静不张扬的性格就如同资助工作一样,默默地做着,慢慢地成就着。回首这二十多年的助学之路,他想的是如何干得更多,如何干得更好,如何帮助更多的学生。